魚看世界

 '心情點滴

 

9.我要寫歷史

初稿:2002/7/1 

 


今天去研習。
到了會場,才知道是一位熟識的算是我老闆級的在科教界嚇嚇叫的教授。
我很替教授抱屈,因為我們研習會場,總是亂烘烘、聊天打屁看報紙,
能靜靜看自己的書作自己的事算很捧場的了;
教授很明顯想帶動大家,希望能引起『學習動機』,於是丟問題給大家:
『各位老師覺得,你們像什麼?』

我懂意思,是問教師自己的Metaphor
馴獸師。魔術師。導遊。字典。科學家...我腦海浮起這幾個字眼。
『有沒有老師覺得自己像張惠妹的?有沒有?舉個手.....』
『像學習者?』『像......』

要先說明,這場演講真的講得很好,

在歷屆演講者中,她算是成功地帶動了大部分聽者、

諷刺擾亂秩序的傢伙但諷刺得很得體的佼佼者了。
而且內容豐富。
我特別受用於後來她提到的,教師要注意『文化、情境』。
這我懂。很懂。我在低收入社區混了有五年吧。
她提到所謂『假資優』,亦即:社經地位高、家長重視教育的孩子,表達能力好,但表達未必有內容;當被問到『不會』的部分時,他們還會繼續掰,但掰的都是模糊的,『像政治人物』。
這一點我深有同感。這種人最討厭了。
要保住他們的面子、不戳破他們的自尊,解決他們的假學習.....
???
優勢者的自尊也要被保護?
這一點倒是過去我從未想過的。值得深思。

再來要提到的,就是『張惠妹』的部分。
對教授而言,『張惠妹』只是『明星』的代表,亦即在亮麗閃亮的意思。
其時我很想舉手說我像張惠妹,但我的意思與教授不一樣。
很久以前,我曾寫了篇小文章--『從教師專業角度看王菲與張惠妹』
比較當時這兩大歌手的特點。
阿妹,在舞台上不把自己燒光、她是不會滿意的,

她的演出除power之外,
很重要的特色就是:互動!
她要互動、很需要互動,和觀眾和樂手甚至攝影機頻繁的互動...
於是乎不同的反應會讓她在舞台上有意想不到的精彩演出,
觀眾的反應,會引發她一波又一波的靈感、天賦,

讓大家飆到更高的音樂殿堂。

王菲則不。
冷冷的、清清的,唱得真是好!可是真的完全不理會底下觀眾,
有時觀眾的呼聲還會讓她略皺個眉頭,顯然是覺得被打擾。
可是她就有那個本事,煥發出的氣息,

讓人忍不住盯著她、聽著她、注意著她,跟著她起伏翻轉。
阿妹唱慢歌時其實也有這本事--讓大家自然跟著她起伏翻轉,
可是她就愛互動,要她乖乖把聽海從頭到尾唱完不遞出麥克風給觀眾唱?
不可能。


當時,我覺得,我是『阿妹型』的老師
在教學上在活動上,我要學生的及時回饋,也就是互動頻繁的意思,
我沒辦法忍受自己一個人在台上自說自話,
我認為,教師和教學錄影帶最大的不同,就是這『現場反應』部分

如果要我自己從頭到尾『演』一堂課,還不如拍成錄影帶,
既可以重複大量播放又可以把實物標本等一帶出,
反而比教師現場『演戲』更豐富更棒。

可是師生的臨場互動

絕對是錄影帶做不來也是學生學習上最受用的部分
我是如此深信,也就可見『學生』在我的教學裡的重要角色。

剛剛,拜朋友之賜,有機會看到1996.12.時的阿妹的演唱,
看到初出茅廬的她、尚未雕琢成巨星的她、熱愛歌唱事業的她,
全心投入第一次演唱會的她。
在小小一方舞台,她是那麼全然奔放投入。
『生命力』
這就是當時我會變成『妹迷』的原因,

也是我自認是『阿妹型教師』最大屬性。
也許我教得不精緻有點粗糙,

但我的課,總是讓學生與我一起,淋漓盡致。


那是以前。
從新人到光芒四射的巨星天后,現在的阿妹,

精緻許多,舉手投足更顯穩健,
生命力應該依舊吧?只是沒那麼突出地不顧一切
而我,從菜鳥老師到輔導團教師到調職首善之區

過去十年我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做了很多充滿生命力爆發力的東西,這三年卻,越來越匱乏。
我自知教學熱誠的潮退,

雖然隨手拈來都是好東西可教,卻都是歷史。
我不想只活在歷史。
也許這環境讓我窒息,

也許這裡學生的冷漠功利只想整理背誦不想理解感動的學習態度

讓我疲乏。
可是,我不想只活在歷史裡



張惠妹研究所所研究的,不會只是歷史,
它會做完整的收集整理,但張惠妹不是歷史;她應該還繼續在寫歷史
我的教學檔案,一定有豐富的內涵,因為過去我有做了那麼多東西,
但我也絕不想我的檔案我的網站裡,只有歷史

我要寫歷史。
我要繼續開創。


2002年的七月一日深夜,我深有感觸。
我要寫歷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