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看世界 之 |
讀書筆記 |
回 讀書筆記 |
||
2.最後的貴族 增修:2005/2/12 (原名 往事並不如煙 由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 作者:章詒和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本書初版日期:2004 年 這書作者,名 章詒和,書中記載了八個人的側影,分別是: 史良、儲安平、張伯駒夫婦、康同璧母女、聶紺弩、羅隆基, 作者父母則為 章伯鈞和李健生夫婦。 ??????有讀友覺得哪個名字眼熟嗎?
在我,一個名字都不認識。
我會買這本書、讀這本書,是被它最前面高達 32 頁的照片吸引, 照片中人,多是歷史課本讀過的人物。 而它的自序,也很震撼。 『在中國和從前的蘇聯,最珍貴和最難得的個人活動,便是回憶。因為它是比日記或 寫信更加穩妥的保存社會真實的辦法。........』 『我這輩子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經歷了天堂、地獄、人間三部曲,充其量不過是一 場孤單的人生。..........而提筆的那一刻,才知道語言的無用,文字的無力。它們似乎 永遠無法敘述出一個人內心的愛與樂,苦與仇。』 『...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淺白如溪.....』
這是一本寫『人』的書。 我很辛苦地,才從作者對『人』的描繪裡,勾勒出那個時代背景。
原來,作者寫的是對岸 1950 ~ 1970 間所謂『右派知識份子』的故事。 我這才知,原來 1949 以後的對岸,並非共產黨 一黨專政, 原來還有所謂『民主黨派』。 原來,1957 有所謂的『反右』, 1966 有文革,1980以後有平反。 --作者的父親,原來是所謂的大右派。 作者的眼和筆,也就是透過所謂『右派』的角度寫事情。
我很辛苦地勾勒,因為上述"歷史"我有的聽過但不熟,有的則全然不知。 我很高興,從這本書,對這個地球的過往,我又多了一點了解。
這是一本寫『人』的書。 寫他們的平常生活,寫他們的言談舉止,寫他們的遭遇。 從中間,看到作者眼中的這些人的性情, 常常,我會掩卷長嘆! 讀書人,總覺得『讀聖賢書,所謂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對社稷有理想,所以會挺身而出。 當所見和所想不同時,知識分子的『風骨』也就受到考驗。 看到作者筆中這些知識份子的失落,不禁掩卷長歎再三! 在台灣,我也曾感受到政黨輪替後的欣喜、希望, 漸漸發現『所謂有理想有抱負的政黨也不過是另一個謀求自我福利的集合』以後, 內心是失望、憤怒,對未來則是擔心、憂慮。 但,老天何等眷顧台灣! 同樣是這種政黨輪替後的希望然後失望,台灣並沒有走到作者筆下的波動損傷。 為這一點,我真的深深感謝上蒼,真的。
當然,不免也會自問: 倘若自己有機會面臨書中所述的抉擇、當口,自己會怎麼作? 風骨的代價,可能是一輩子流離,甚至禍延子孫。 『人生末後一著,極是緊要』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所謂『真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他們對社會永不會滿意的,所感受永遠是痛苦,所看到永遠是缺點,他們預備著將來的犧牲』; 有些人『在時代裡消磨,卻由時間保存,不像某些人在時代裡稱雄,卻被時間淹沒』 下台的背影要優雅。 到那當口:作得到嗎?
而,我一向自詡『文筆好』。 看看人家文章,那才叫做文筆。 隨手拈來,典故、文章,就算不是引據而是作者自己文字,也洗鍊、到位。 整本書我不時劃線、折角,因為太多文句都值得作『佳句抄錄』。 人家是真的有底子的。 除文采外,書中也附上當時相關報導或原始文件,使本書具『史』的信度。 真的是紮紮實實的一本書。
也因此,整本書平實的敘述裡,透著作者的才氣,看出了作者的怒氣。 『在雲詭波譎世事不勝變幻的年頭,誰都得忍。........這種忍,原來是最可痛心的,其 內裡,有著怎樣的悲涼與沉重。因為任何分寸的順適,都要抑制或毀損天性。想 到這裡,我暗自發誓:這輩子決定保衛自己的天性,決不順適。』 作者為這樣的決定付出了近乎一生的代價。 她,坐了十年牢。
這本書,和小時候讀的『滾滾遼河』,都讓我對某時某地的『歷史』,多份了解, 都很讓我 shock ,原來自己原本的歷史架構差了這麼一角。 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很高興認識這麼一本書, 但我也提醒自己這是某個"派"的人寫的。 必須保留另一個彈性,給其他"派"的說法機會。
這本的心得。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