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看世界

 '

         生物教學資源

       

簡單教案

單教案--動物如何獲取養分   更新:2004/10/31

 

  

 

 

動物獲取養分,包括三個部分。

一、攝食--把食物"放進"消化器官裡。

二、消化--把大分子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營養素。這過程需要酵素幫忙。

三、吸收--小分子營養素"擴散"到血管、送到全身。

 

 

人的消化與吸收--發生在 消化系統

人的消化系統,分為消化管消化腺

 

消化腺--(1)所謂的『』,是指:有些細胞其細胞質可以製造某些特殊物質,製造完以後

                           把它們從細胞裡"擠"出來,這種"製造"和"擠出",我們稱為『分泌』。

               (2)人體的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液,分別是--

                    口腔的唾腺、胃壁上的胃腺、腸壁上的腸腺,以及肝臟胰臟兩大器官。

                    其中,唾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腸腺分泌腸液

                    胰臟中的某些細胞可以分泌胰液,肝臟中的細胞則分泌膽汁,貯於膽囊

 

消化管--(1)肌肉作成的管子,有些地方膨大、有些部分細長,

                   都可以由肌肉收縮造成蠕動,來運送食物。

                      (蠕動:有點像擠牙膏那樣,把管子裡的東西往前擠...)

               (2)人體的消化管,分別是: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

口腔--消化澱粉       食道--沒有消化功能      --消化蛋白質 

小腸前段--消化三大養分    小腸後段--完成絕大部分的吸收       

大腸--沒有消化功能•只能吸收水        肛門--排除糞便   

肝膽胰        絨毛       養分的去處

 

--教與學上的建言--


 

 

 

 

 

 

 

 

 

 

 

 

 

 

 

一、口腔--

       (1)有牙齒可以咬碎食物、有舌頭可以攪拌食物,

       (2)有唾腺可以分泌唾液。

       (3)唾液有酵素,可以把澱粉(多醣)分解為麥芽糖(雙醣)

 

二、咽喉--

        食道和氣管,有相同的開口,有個會厭軟骨會蓋住氣管或食道。

        要吃飯、喝水、吞口水,軟骨得蓋住氣管,不然食物或水掉進氣管,

        我們就會嗆到,嚴重時好像會死掉。

        =>所以別同時吃飯又唱歌,喝水又說話:會厭軟骨會不知所措,我們在自找麻煩。

 

回[TOP]

                            

 

三、食道--

       (1)食道的鄰居,都"位高權重"。

            .在喉部,食道和氣管比鄰而居,為什麼吃東西嗆到會嚴重到窒息?

              正因為食物撐大食道以後把隔壁的氣管給壓到了....

            ..當年中原一點紅小李飛刀,堪稱江湖兩大英雄,

              小李飛刀薄而鋒利、專取人的眉心,

              中原一點紅使長劍,劍尖直指敵人喉頭。

              後來,兩人對決,英雄惜英雄,兩人都以『快』著稱,

              只見中原一點紅一劍雖已送出、但眉心也正中飛刀,

              小李飛刀送出飛刀後,頭微偏,喉頭也被長劍刺到。

              到底誰贏了? 小李飛刀。因為,他頭一偏,中原一點紅的長劍刺到食道,而非氣管...

        (2)到了胸腔,食道的鄰居更重要,住著你的心臟、肺臟 --俗稱狼心狗肺--

             都住在這裡。

        (3)食道會蠕動向下運送食物,食物的前端肌肉會先放鬆、後端肌肉收縮,

            如此食物就往胃的方向前進

            =>因此,就算倒立吃飯,食物依舊被往胃的方向送(除非食物太重)。 這不需要作實驗喔,危險。

        (4)食道的肌肉,前(口腔端)三分之一我們的意識可以控制,

             所以如果不小心吞進去"小強"、我們會立刻吐出來,這是"意識"作用。

             如果食物已經掉到後三分之二,我們的意識就管不著了,

             此時就必須使用『哈姆立克法』握拳擊打劍突下方,刺激胃收縮,

             讓食物"翻"出來。

 

 

回[TOP]

 

 

四、胃--

        (1)由肌肉構成的袋子,可以貯藏食物,食物在此約莫停留一兩個小時。

        (2)吃飽飯去運動,就容易造成胃下垂,或者說常常胃酸過多、腐蝕胃的肌肉,

             造成胃潰瘍(潰瘍就是爛掉的意思),甚至胃出血胃穿孔

             有時候破得太爛,就不能補,必須割掉,就會影響食慾。

             =>胃最多只能割掉三分之一。此時,吃飯約三五口就飽了,很快又餓;實在大失生活品質。

                =>有時候醫生會幫病人把胃做個『隔間』,幫助病人控制食量。

                     就曾有實例是,病人做了胃間隔 手術以後,因為吃太多、不舒服,到醫院來掛急診,

                     沒想到當晚剛好是聖誕夜、又遇到有重大車禍,急診室醫護忙著救更嚴重的病人,

                     就請他在空病床等。他看著大家忙來忙去,又注意到大廳百著許多糕點、火雞等應景食物,

                    但醫護人員沒空去理會,他就慢慢的、悄悄地, 吃了點餐點。如此到天亮,當護士終於有空

                    想起他時,他已經因為吃太多把間隔撐破而倒在地上休克啦!<<節自 急診室的春天  節目>>

            (3)胃的牆壁--胃壁--有一些可以分泌(製造)消化液的細胞,就是腺體細胞,

               在胃壁的,就稱作『胃腺』,所分泌(製造)的消化液,稱為胃液。

               胃液裡的酵素,在酸性環境下,可以協助將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

               胃液裡還含有鹽酸,可以殺菌,並保持酸性讓酵素活躍。

               =>我們的胃液成分,都可以破壞胃的肌肉。幸好胃本身會有保護饃,隔開胃液和胃壁肌肉,

                         但若空腹過久,胃液還是會把保護膜腐蝕,此時就會傷害到胃本身了。

                         此時喝的『胃乳』,是暫時性地替代保護膜保護胃壁不繼續受到傷害,並沒有醫治的功能。

                    =>胃液裡的鹽酸,就是同學掃廁所的『鹽酸』,成分相同、PH值也很低(很酸的意思),

                         但衛生股長還是得乖乖買洗廁用鹽酸,不可以叫同學『吐』鹽酸來使用:P。

                         同學嘔吐出來的東西,會把塑膠袋穿個洞、或讓大理石冒煙嗎?

                         所以別擔心,我們胃裡面的鹽酸,濃度沒那麼高。

            (4)胃壁肌肉收縮,可以磨碎食物、將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當胃中的食物磨成粥狀(像稀飯那樣)、酸度很夠時,胃底下的肌肉開關打開,

               讓食物進入到小腸。

 

 

回[TOP]

 

 

五、小腸--     

       (1)小腸總共六、七公尺長,大概有兩層樓那麼高。

             =>班長!下次如果遇到高樓火災逃生,知道怎麼辦喔。

                     不用犧牲自己,叫值日生,一人六公尺、兩人就十二公尺....(開玩笑啦,別當真~~~)

         (2)小腸的前端,約12個手指頭的寬度那麼長的一段,是消化作用最精華所在

              我們吃 下去的東西凡是可以被人體消化的,在這裡都會被消化。

              因為它有12個指頭寬度那麼長,又稱作十二指腸

         (3) 扣掉十二指腸,還有至少六公尺70公分的部分,全部都用來吸收

              =>有的人實在太胖了,醫生只好幫他割掉一小段小腸。印象中,好像有人割掉5公分以後,

                    從240公斤急速掉到130公斤。所以這不是隨便可以割的,一定要是所謂的『生病的胖』,

                    經過醫生小心考慮後才可以進行。

 

            (4)十二指腸,有三大消化液--腸液、胰液 和膽汁--總共有20多種酵素,可以

              將澱粉、脂肪和蛋白質分別分解成 葡萄糖、脂肪酸、甘油以及胺基酸

              原本在口腔被分解成的麥芽糖也在這裡被最終分解成 葡萄糖。

              =>這三大消化腺後頭再細說。請進

          (5)小腸後段,則因為有『絨毛』可以增加吸收面積。

              =>詳情容後再稟。請進

 

 

回[TOP]

 

          

      

 

六、大腸--

      (1)大腸的形狀很像糞便。應該說糞便的形狀很像大腸,因為食物的殘渣就是

           在大腸裡被慢慢"塑造"成糞便的。

       (2)大腸和小腸相接的那一段,叫做『盲腸』,那裡有個小指頭,叫做

         『闌尾』。有時候食物殘渣會走錯路,掉到這小指頭裡去會導致闌尾發炎,

          嚴重時破掉、細菌會蔓延整個腹腔變成腹膜炎,會死人的,所以必須開刀。

           =>闌尾炎、不是盲腸炎,割的是闌尾,不是割盲腸。

                  盲腸不能割的;割了以後大腸和小腸就分家了,喵!

          (3)從食道到小腸,食物都是順著地心引力一直往下送,

             到了大腸,卻先要倒著向上走,然後橫著走,最後才向下走到直腸和肛門,

             因此,大腸的『蠕動』就顯得格外重要。

             =>如果平常不吃蔬菜水果(沒有纖維素)、便便顯得"光滑細緻",又少運動、不喝水,

                     大腸很舒服、不想動,你的食物殘渣就一直停留在大腸不前進。

                     偏偏,大腸什麼都不會、就只會吸水,你的食物殘渣在大腸放的越久就越乾越硬,更不動。

                     這樣,若壓迫肛門造成肛門血管突起,就叫做『痔瘡』。

                 =>因為現代人食物越來越精緻,大腸蠕動越來越少,乾硬的糞便刺激大腸細胞,使大腸細胞

                     不正常的增生,形成『大腸癌』。大腸癌已經是常見的文明病之一;『走』得很快。

 

 

回[TOP]

 

 

 

七、肛門--

      消化管 的最末端,糞便由此排出體外。

      有『括約肌』,是意識無法控管的肌肉,在胃和小腸小腸和大腸之間也有,

      平時是收縮的,必要時才放鬆打開。

       =>不好記的話,就想想肛門平日是開還是關:就了解了。

        =>既然括約肌非意識可管,為何我們可以『忍住』便便呢?

             其實,我們意識館的並不市括約肌本身,而是肛門周圍的肌肉,

             如你現在很想上大號,很想跟老師說,可是老師剛剛大發雷霆'臉臭得要命,你不敢講,

             其實這時候肛門括約肌已經打開了,你拼命收縮肛門周圍肌肉、把它關住,

            但這撐不久,後來你還是會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奔廁所.....

 

 

 

回[TOP]

 

 

[Note]小腸上段中的三大消化液:

(1)小腸上段的腸壁本身就有腸腺細胞,分泌腸液在小腸前段裡,

(2)肝臟貼在胃的右上方,是人體內體積最大的器官,

    肝•膽•相•照:膽囊貼在肝上,像個黃綠色小氣球,

    胰臟則像是在胃下方的一片小葉子。

=>所有的生理構造圖都是給醫生看的。

     你是醫生、書上的圖是病人,醫生和病人面對面,所以左右相反。

(3)肝臟分泌的膽汁,會先貯藏在膽囊裡,

=>膽囊和勇氣間的關係:膽汁呈黃綠色,因此,若膽囊破掉,皮膚顏色會有點黃綠,

     就如同我們被嚇到時『臉色發青』一樣。也許,『嚇破膽』這句話是因為這樣而來的吧!

(4)胰臟分泌的胰液、和膽囊裡的膽汁,會一起由膽胰管(連結膽囊和胰臟通到小腸)

     送到小腸前段。

(5)腸液和胰液裡總共含有20種以上的酵素,但膽汁並不含酵素

(6)膽汁的作用,是:把浮在水上面的脂肪抓進水裡、讓溶在水裡面的酵素方便將之分解。

      (我常戲稱:膽汁裡面沒有殺手;只有小嘍囉~~~)

    這過程即是化學上所謂的"乳化",所以我們一般都說,『膽汁可以乳化脂肪』,

    膽汁分泌若有問題,也會影響脂肪的分解。

 

 

回[TOP]

 

 

[Note]絨毛和吸收作用的關係:

(1)小分子營養素可藉由擴散進入微血管,進而輸送到全身,

     但要擴散到微血管,至少小分子得"撞"到腸壁,

     因此,腸壁往內突起、形成許多皺褶,如此可以增加小分子和腸壁接觸的機會

=>據科學家計算,若將每一個絨毛、微絨毛都攤平來計算的話,這些突起的皺褶們,其總表面積相當於

     一個網球場那麼大。也就是說,你小小的肚子裡頭相當有一個教室那麼大的一塊面積!

    如此,『吸收』當然利害。

=>我們喝進去的水,也幾乎在小腸全被吸收。大腸只會吸一點水而已。

      人體的水絕大部分在小腸被吸收。

(2)絨毛裡除了有微血管以外,還有淋巴管,與免疫有關。

 

回[TOP]

 

 

 

八、被吸收的小分子營養素,有三個下場:

        (1)被用掉:在細胞的粒線體裡,氧化成能量和廢物。

        (2)以肝糖的形式貯存在肝臟肌肉。這樣子我們就顯得壯壯的。

        (3)以脂肪的形式貯存在內臟周圍。這樣子我們就顯得胖胖的。

            =>一般開刀割闌尾,有時候2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床。

                    但有病例是:醫生找了兩個小時、找不到小闌尾,眼看麻醉即將退去,只好先縫起來再說。

                    原來,是這為病人『內臟周圍的脂肪』太多,『好像在脂肪海浬尋找個小指頭』:只好放棄。

              

          

回[TOP]

 

 

◎教與學上的建言◎

 

1.這個單元,是學生第一次遇到『動物生理』這種類型的知識,

  需要記憶很多名詞、構造以及相關位置,雖然等他們學完血液、呼吸或神經以後 

  再回頭看這單元會覺得=>其實沒那麼難,但在剛接觸時,的確是學生很大的負擔。

 

2.我一直覺得,『概念說明清楚』對學生學習有絕對的幫助。

   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去解釋每個名詞

   『分泌』『消化』『吸收』『蠕動』:這些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名詞,對他們而言

   都是新的、充滿神秘無法掌握的東西,把它清楚界定,有助學生建構整個架構。

 

3.『教具』在這裡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課本的圖,沒有前與後的關係,好像人體內臟薄如紙,但其實它們可能是相疊的;

    這裡我喜歡自製的一套教具,是用不同顏色的書面紙,裁成各個消化器官

    背貼軟磁鐵,然後一個個從口腔、食道....邊講邊把他們貼上去組合

    這有助於學生理解=>食道底下接的是小腸、不是肝臟

                                    =>大腸從哪邊接上小腸、而不是整坨粘在小腸上。

     講解到複雜的肝、膽、胰,還可以把大腸先請開,方便說明,

     或是另外貼一個『肝膽胰相關圖』在旁邊,都很有助於了解。

     這些『器官』,我做的顏色蠻鮮豔的,尤其是『牛頓的頭髮』--大腸,還有

     蜷曲、亮麗我做了約有60公分長的粉紅小腸,一亮相,都會引來學生笑聲。

     (最早的小腸教具因為細長、容易斷裂,我都稱為『柔腸寸斷』。

      後來,我新作一個被貼透明膠帶的小腸,又亮眼又有彈性,美啊~~)

    

4.生活的小常識以及有趣的小故事,是讓這單元『好玩』『印象深刻』的方法。

   中原一點紅大戰小李飛刀。狼心和狗肺。肝膽相照。嚇破膽與沒膽?

   大樓火災逃生使用『小腸』。『柔腸寸斷』。  

   開刀後,醫生不會把小腸"盤整"好,而是整坨塞回腹腔,自己再『動一動』就好。

   胃切掉一部分以後,看著滿桌美食卻只能吃幾口的那種『悲哀』。

   胃間隔手術的效果和『趣談』。開刀找不到闌尾。把盲腸割掉,大、小腸會分家。

   我的兩位恩師分別因大腸癌和胰臟癌去世的小故事。

   .......................................................

   除了有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希望把一些保健常識、人生道理,放到學生腦海。

  

5.講義整理,當然重要。

  我會給學生一張講義,我邊說明、他們邊作筆記,   效果很好。

   但我不贊成所謂的『綜合整理』,歸納比較五大消化液啦、三大養分的被分解啦...

   這該由學生自己做,而且不適合課堂上立刻作

   因為剛上完課時他們的腦海裡還未成形整個概念。

   這種比較性的歸納記憶,我喜歡讓它們出現在小考題目中,讓學生在聽完課、

   回家也讀書了以後,有初步記憶和了解了,在小考時,自己在自己腦海裡作整理。

   這樣,通常到國三複習時,也都很快就能『叫出記憶檔案』,

   因為是他們自己存檔,這樣的知識才是他們自己的。

 

6.若您是正在學這部分的小朋友,建議您:把它弄清楚,別急著背起來。

   這是我們身體的一部份、每天都會遇到的過程,怎麼可能忘記?

   弄清楚才更重要。對著圖片,指著自己:找得到自己的肝臟和胃嗎,

   不要光只會填圖、下次自己肚子痛卻搞不清楚哪個器官在痛,那就不好玩了。

   喵。

 

回[Top]